狂犬病概述

出处:医学网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07-12-15 14:23:08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一种人、兽(畜)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,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、狼、猫、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。人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(抓伤)而感染发病。狂犬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,约1天至4天,表现为中度发热、不适、食欲消失、头痛、恶心等;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,约2天至20天,出现应激性增高,胸部压迫感、胸痛及气流恐怖症,即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,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,有助于诊断。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,有的病人伴有对光、噪音和感觉剌激的应激性增高,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。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、流涎、狂躁行为、焦虑、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,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怕饮水,故又称恐水症。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,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,昏迷而死亡。其潜伏期短到10天,长至2年或更长,一般为31天至60天,15%发生在3个月以后,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,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。
狂犬病病死率极高,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,全世界仅有数例存活的报告。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,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,发病后90%以上病人都会死亡,因此,大力普及狂犬病知识,使被咬伤者能早期接受疫苗注射非常重要。狂犬病遍布于全世界。因野生动物中也存在本病,故要彻底消灭非常困难,但若能管理好家犬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率。